浙江日报丨加出新内涵跑出新速度
发布日期:2017年02月03日 01:05
“互联网+”“机器人+”“标准化+”——当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3个“+”时,省人大代表、金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诸建勇眼前一亮:3个“+”为苦苦摸索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之路进一步指明了方向。这几天,诸建勇代表经常向公司管理层传达报告精神。不只是诸建勇代表,在企业一线打拼的代表委员热议时都有这个共识。
生产生活 “+” 出了便捷
省政协常委、巨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仇建平用“笃定、前行”来表达对“互联网+”“机器人+”“标准化+”的认同。
“谁能在3个‘+’中走在前列,谁就能先尝到甜头。”仇建平委员就是先尝到“甜头”的人。从一把榔头、一把锤子开始,他带着“巨星”起航于原来单一的手工具产业,如今产业涉及工具、叉车、机器人、激光测量,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智能制造企业。
“大家每天都收快递,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正被3个‘+’改变着。”仇建平委员的一句话引发了大家热议。快递如何通过智能化送到客户手上?工业4.0下的物流仓库是什么样子?
采访中,仇建平委员在手机上向记者展示了一段视频,揭开了答案:在位于海宁的几千平方米的“巨星”仓库里,一辆辆智能叉车忙碌地把手工具搬到货架上,再把货物自动装卸到门口的货车上。全程看不到一个工人,只有在操作台上,几位工人查看着叉车的工作状态。这些忙碌的叉车,正是“巨星”自主研发的智能AGV叉车,拥有自动控制技术的“智慧大脑”。“智能手电筒、智能激光卷尺,未来我们身边的日常小工具都将实现智能化。”仇建平委员对此充满信心。
“机器人+”激发“化学反应”
省人大代表、浙江长城搅拌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虞培清从事的是搅拌机行业。他曾碰到一个难题:搅拌机生产环节因涉及人工焊接,产品质量难以稳定。他意识到要用机器人来代替人工,但对于焊接这样的非标准化生产环节却一时拿不准。
这几年,他们通过实施“机器人+”提升了标准件工艺水平,为下一步“+非标产品”打下较好基础。“目前,我们已有了几个初步的整体解决方案设想。”虞培清代表兴奋地说,如果能用机器人来取代人工,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工艺水平,长城搅拌机有望比肩国际行业巨头。
“机器人要‘+’什么?对鞋服等传统产业而言,‘+’标准化产品,将发生奇妙的‘化学反应’。”诸建勇代表现身说法,揭示实施“机器人+”给金帝集团带来的甜头。这几年,金帝集团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,引进先进自动化制鞋设备,在提高效率的同时,也减少了用工数量。他举例说,原来的设计开发部门有15个开版人员,现在采用新技术后缩减了开版时间,又提高了模具的精确度,开版人员也减少了一半以上,每年能减少开支百万元。
标准强省“+”出新高度
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,加快标准强省、质量强省、品牌强省建设,引起了省政协委员、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所长王强的强烈共鸣。
“标准建设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之上,当我们越来越重视标准建设时,也说明经济发展已大步走在前列。”王强委员列举了一系列数据说明,10年之前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只有760项,而到“十三五”末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将达到1万项。
作为经济发展强省的浙江,正是领跑全国标准化建设的省份之一。“就农业标准而言,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”王强委员认为,相比于工业标准,我省目前的农业标准制定还有较大差距,浙江正着手调研制定多项农产品质量标准,标准体系正日趋完善。
标准的出台,其实也是产业发展变化的真实写照。“过去我们的农业多是散户,规模化程度低,标准化更是无从谈起。”王强委员说,近几年,我省农业标准化发展迅速,与农业规模化经营密不可分。农业标准化又恰恰可以反向促进规模化发展,两者良性互动、互相促进。这就是标准化的力量。
“互联网+”为实体经济加码
毫无疑问,“互联网+”正成为引领浙江经济新常态的新动能。在浙江,这不是概念、不是口号,而是已经选择的一条有效的转型路径。
“拥抱‘互联网+’,让浙江传统产业发生深刻变革。”虞培清代表说,比如,通过“互联网+售后服务”,我们可以远程监控卖给客户的终端设备,不等设备出问题,就能提早作出警示,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,这就大大打开了产品销路。
如今,“互联网+”已成为“底部平台”,横跨第一、二、三产业,是领跑产业重构、动能转换的新引擎,也是“中长跑竞赛”的能量蓄积器。
“互联网无论‘+’什么,最关键的还是要‘+ ’实体经济。”长期呼吁振兴实体经济的省人大代表、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提醒,纯电商时代即将结束,互联网电商要落回地面,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,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,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结合在一起,创造出新的零售商业模式。他建议,要以政策引导电商与实体经济相融合,鼓励电商与线下实体零售店、品牌商、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,在税收、财政、信贷方面给予扶持,以推动新零售商业模式发展。